
引言:一场全球行动与史上最大规模的资产没收
2025年,美国司法部(DOJ)宣布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执法行动——代号“Operation Prince”,针对柬埔寨王子集团(Prince Group)及其创始人陈志(Chen Zhi),指控其运营一个横跨多国的加密货币诈骗帝国。此次行动不仅导致127,271枚比特币、价值约150亿美元被没收,更创下美国司法史上最大规模的资产没收记录[1][2][3]。这一案件背后,是跨国犯罪、强迫劳动、加密货币洗钱和全球执法协作的复杂交织。
案件背景:王子集团的崛起与“杀猪盘”产业链
王子集团总部位于柬埔寨金边,表面上是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实则暗藏着一个庞大的网络犯罪网络。根据起诉书披露的信息,该集团在柬埔寨境内建立了多个类似监狱的园区,通过人口贩卖和强迫劳动手段控制大量员工[1][3]。这些员工被迫参与针对全球受害者的加密货币投资诈骗——即俗称的“杀猪盘”(Pig Butchering)。
所谓“杀猪盘”,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社交工程骗局。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媒体或交友平台接近受害者,建立信任后诱导其投资虚假的加密货币项目。初期让受害者尝到甜头(即“养肥”),待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卷款消失(即“宰杀”)[2]。据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估算,仅2020年1月至2024年2月间,“杀猪盘”类骗局在全球造成的损失就超过750亿美元;而FBI数据显示,仅2024年一年内报告的加密投资诈骗损失就高达58亿美元[2]。
犯罪手法:从强迫劳动到洗钱黑科技
强迫劳动与人口贩卖
王子集团的园区内充斥着被拐卖、胁迫的员工。他们被迫每天工作长达十余小时,在严密监控下通过电话、社交媒体等渠道接触潜在受害者。一旦试图反抗或逃跑就会面临暴力威胁甚至人身伤害[1][3]。
社交工程与情感操控
这些员工经过专业培训后化身“理财顾问”“币圈专家”,利用心理学技巧获取目标信任。他们往往虚构身份背景和生活经历,甚至伪造投资收益截图和虚假平台数据来增强说服力。
资金转移与洗钱技术升级
与传统电信诈骗不同,“Operation Prince”案中犯罪分子充分利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和跨境流动性特点进行资金转移和洗白操作——“喷洒”(spraying)指将大额赃款分散成无数小额交易;“漏斗”(funneling)则是通过多层嵌套的钱包地址混淆资金来源路径后再集中提现至交易所或银行账户中实现变现目的 [1][3] 。此外还涉及购买奢侈品如游艇飞机艺术品等进行资产隐匿 [1] 。
执法突破:国际合作与技术追踪的力量
尽管此类案件具有高度隐蔽性且涉及多国管辖权问题,“Operation Prince”仍取得重大突破:
– 情报共享机制强化: 中美柬等多国执法机构打破信息孤岛壁垒形成常态化协作机制;
– 区块链分析工具应用: TRM Labs等专业公司提供链上数据分析支持锁定可疑地址关联性;
– 金融监管协同: 美财政部联合英国等盟友对涉事实体实施制裁切断其接入主流金融体系可能 [5] 。
正是基于上述努力才使得调查人员能够穿透层层伪装最终定位到核心钱包地址并成功冻结涉案资产。
社会影响:受害者之痛与行业警示
每一笔被没收的数字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破碎故事——有退休老人毕生积蓄被骗光;有创业者因轻信高回报承诺而债台高筑;还有年轻人陷入抑郁甚至自杀……正如布鲁克林联邦检察官约瑟夫·诺切拉所言:“王子集团的欺诈行为给全球受害者带来数十亿美元损失及难以言表的痛苦。” [2]
同时该案也暴露出当前加密行业监管漏洞及投资者教育缺失问题——许多受害人对区块链技术缺乏基本认知却盲目追逐高收益产品最终沦为猎物。
未来展望:挑战仍在继续
虽然本次行动取得阶段性胜利但主犯陈志目前仍然在逃说明打击此类跨国组织犯罪任重道远:
– 追逃追赃难度大: 主犯利用海外身份及政商关系网逃避抓捕需要进一步深化国际司法合作;
– 技术对抗升级: 随着混币器隐私币等新型工具出现反侦查能力将持续增强要求执法部门更新技战术手段;
– 预防胜于补救:加强公众风险意识培养完善交易所KYC/AML制度是从源头遏制类似案件发生关键所在.
—
结语: 正义不会缺席但需全社会共同守护
“Operation Prince”不仅是一次针对特定犯罪团伙的成功打击更是对全球加密生态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检验它提醒我们:面对日益猖獗且智能化的网络黑产单靠某个国家或机构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唯有政府企业公民三方携手才能筑牢数字时代的安全防线让技术创新真正造福人类而非成为罪犯牟利工具.
資料來源:
[1] www.afslaw.com
[2] www.govtech.com
[3] www.jdsupra.com
[4] www.justice.gov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