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财政部近日对四名伊朗公民及十余家位于香港和阿联酋的公司和个人实施制裁,指控他们通过加密货币和石油销售为伊朗军方筹集资金,涉及金额超过1亿美元。这些制裁行动旨在切断伊朗利用影子银行网络规避国际制裁、通过全球金融体系转移资金的渠道[1]。
背景与制裁对象
此次制裁的核心人物包括伊朗公民阿里雷扎·德拉克尚(Alireza Derakhshan)和阿拉什·埃斯塔基·阿利万德(Arash Estaki Alivand),他们被指控在2023年至2025年间通过加密货币购买了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资金来源与伊朗石油销售密切相关。阿利万德还与黎巴嫩真主党关联的货币兑换商塔菲克·穆罕默德·赛义德·阿尔-劳(Tawfiq Muhammad Sa’id al-Law)进行数百万美元的交易,后者为真主党提供了与伊朗石油销售相关的数字钱包访问权限[1]。
此外,瓦希德·德拉克尚(Vahid Derakhshan)和莱拉·卡里米(Leila Karimi)也被列入制裁名单,他们被指参与了与德拉克尚相关的阿联酋和香港公司的金融活动。这些公司和个人通过复杂的跨境金融操作,帮助伊朗军方绕过国际制裁,维持其资金流动[1]。
制裁的战略意义
美国财政部反恐和金融情报副部长约翰·赫利(John Hurley)指出,伊朗依赖影子银行网络来规避制裁,利用加密货币和石油销售资金流动,支持其武器项目和在中东地区的“恶意活动”。此次制裁是特朗普政府以来持续打击伊朗资金链的延续,旨在破坏伊朗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筹资的能力[1]。
加密货币因其匿名性和跨境便捷性,成为伊朗规避传统金融制裁的关键工具。通过购买和转移加密资产,伊朗能够绕过银行系统的监控,保持资金流动性,支持其军事和政治目标。这种新型金融战场的出现,促使美国加强对加密货币交易的监管和制裁力度。
影响与挑战
这轮制裁不仅针对伊朗个人和实体,也波及香港和阿联酋的相关公司,显示出伊朗资金流动的全球网络复杂且隐蔽。对这些中介机构的打击,有助于切断伊朗资金链的关键节点,限制其通过国际金融体系筹资的能力。
然而,伊朗利用加密货币和影子银行网络的灵活性,也给制裁执行带来挑战。加密资产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征,使得追踪资金流向和识别相关主体变得更加困难。伊朗可能继续通过新兴技术和复杂的金融结构规避制裁,要求国际社会不断更新监管手段和合作机制。
未来展望
美国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将持续深化,特别是在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各国监管机构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提升对跨境加密货币交易的监控能力。同时,针对伊朗利用第三方国家和地区作为资金中转站的现象,国际社会应推动更严格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规。
伊朗方面可能会加快发展自主的数字货币和金融体系,减少对国际加密货币市场的依赖,以规避外部制裁压力。这将引发全球金融安全的新一轮博弈,要求各方在技术和政策层面不断创新应对策略。
结语:制裁与金融创新的博弈
美国针对伊朗通过加密货币和石油销售筹资的制裁,揭示了现代金融战场的复杂性和多维度。加密货币作为新兴金融工具,既为被制裁国家提供了规避路径,也为国际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金融创新与制裁措施的博弈将更加激烈,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亟需适应这一变革,确保国际安全与金融秩序的稳定。
資料來源:
[1] www.iranintl.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