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司法部(DOJ)在2025年宣布对加密货币领域的执法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明确表示将不再因技术性违规而追究无牌照资金传输相关案件,转而重点打击涉及欺诈、洗钱和制裁规避等刑事犯罪行为。这一政策转变标志着美国监管机构在数字资产领域从严苛的合规技术审查向更聚焦实质犯罪行为的方向迈进,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创新释放了空间,同时也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更明确和宽松的发展环境[1][2][5]。
政策转变:从严格合规到聚焦刑事犯罪
此前,美国司法部倾向于将未获得许可的钱款传输活动视为刑事违法,导致许多开发者和平台因技术合规问题面临法律风险。然而2025年4月,由副检察长Todd Blanche发布的新备忘录指出,除非存在“故意违法”证据,否则不会针对无牌照资金传输或证券法违规提起诉讼。此举显著降低了对区块链开发者及去中心化协议运营方的监管压力,有助于推动创新项目的发展[1][2]。
这一新策略强调“技术中立”,即反洗钱(AML)、制裁执行和反欺诈法律同样适用于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但不会滥用刑事法规来限制软件开发本身。正如代理助理司法部长Matthew R. Galeotti所言,“仅仅编写代码,没有恶意意图,不构成犯罪。”这意味着开源代码贡献者若未参与具体犯罪活动,将免受刑事追责[2][4]。
对去中心化金融与创新生态的影响
该政策调整极大地缓解了DeFi项目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使得投资机构更愿意投入资本。据预测,随着监管环境趋于明朗且重点放在真正的非法行为上,DeFi市场预计将在2031年前以49%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投资者被建议优先考虑经过审计、治理透明度高的项目,以降低潜在欺诈风险[1]。
此外,这种执法思路有助于保护那些致力于构建非托管、去信任化系统的开发人员,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技术创新,而不必担心因第三方滥用其工具而承担责任。例如Tornado Cash联合创始人Roman Storm案虽已定罪,但新政策表明类似案件未来可能采取不同处理方式,更加注重主观恶意与实际危害,而非单纯基于工具性质判定罪责[4]。
监管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DOJ放宽了对无牌照资金传输指控,但仍然保持对洗钱、制裁逃避等严重违法行为零容忍态度,并持续开展针对跨国加密货币诈骗及非法集资案件的打击行动。这体现出政府希望通过精准执法维护市场秩序,同时避免过度干预阻碍行业发展[2][5]。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已开始考虑将符合条件且存储在受监管交易所上的加密资产纳入抵押贷款申请资产评估范畴,这显示出主流金融体系逐步接受数字资产作为合法财富形式。但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对此持谨慎态度,担忧波动性带来的信贷风险增加[3]。
结语:平衡创新与安全的新篇章
美国司法部此次调整代表着数字资产监管进入一个更加成熟和平衡的新阶段。在保障打击真正违法犯罪力度不减同时,也给予合法创新更多空间,有望激发全球范围内区块链及DeFi生态系统的发展活力。对于行业而言,这是一次难得机遇,需要抓住政策红利,加强自律建设,提高透明度,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成长。
資料來源:
[1] www.ainvest.com
[3] www.dlapiper.com
[5] www.mlex.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