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025

Month: July 2025

美国司法部近日针对一起涉及约774万美元的加密货币洗钱案件提起没收诉讼,指控该笔资金与朝鲜规避国际制裁活动有关。此案揭示了加密货币在国际制裁规避和网络犯罪中的复杂角色,反映出执法机构在数字资产监管和反洗钱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加密货币与国际制裁规避的交织 此次没收诉讼的核心是司法部指控朝鲜政府通过复杂的数字资产操作,规避美国及国际社会对其的经济制裁。具体而言,朝鲜的IT人员利用虚假身份,非法远程受雇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获得以稳定币USDC和USDT等数字资产形式支付的收入。随后,这些资金通过多种洗钱手段被转移回朝鲜,包括分批转账、链上跳转、代币交换、购买NFT以及混合资金等方式,极大地掩盖了资金的真实来源和流向[2]。 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美国的制裁法规,也暴露出加密货币匿名性和跨境流动性的双刃剑特性。一方面,加密资产为合法用户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其去中心化和匿名特征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规避监管和洗钱的工具。 司法部的执法行动与法律依据 司法部于2025年6月5日正式提起民事没收诉讼,要求没收涉案的774万美元加密货币资产。诉讼中,司法部援引了多项法律条款,强调这些数字资产是通过欺诈和非法手段获得,并用于支持朝鲜的军事项目和制裁规避活动。涉案的主体包括与朝鲜国防部相关的多个实体和个人,如Sim Hyon Sop、Kim Sang Man及Chinyong IT Cooperation Company,这些均被美国财政部列入特别指定国民(SDN)名单[2]。 此次行动是美国政府持续打击利用加密货币进行非法活动的最新举措,体现了执法机构在数字资产领域加强监管和追责的决心。 加密货币没收案件的复杂性与挑战 加密货币资产的没收诉讼面临诸多法律和技术挑战。首先,数字资产的跨境流动性使得追踪资金来源和去向极为复杂。其次,虚拟身份和匿名交易增加了执法难度。以BTC-e交易平台为例,该平台被指控为全球网络犯罪分子洗钱的主要渠道,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涉及黑客攻击、身份盗窃、毒品交易等多种犯罪行为[1]。 此外,法律框架的完善也在逐步推进。以美国康涅狄格州为例,2026年起将实施针对虚拟货币及钱包的没收法规,明确了没收程序和证据标准,保障合法权益的同时强化对犯罪资产的追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