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sa’s Strategic Push into Stablecoin Infrastructure: A Deep Dive into BVNK Investment and Market Implications
—
引言:支付巨头的加密野心
全球支付巨头Visa近期动作频频,继与稳定币平台Bridge合作推出链上-法币转换服务后,又宣布投资英国金融科技公司BVNK。这一系列布局揭示了传统金融机构对稳定币赛道的战略押注——不再局限于实验性探索,而是通过资本运作和生态整合,将加密货币纳入主流支付网络的核心架构[1][4]。
—
一、BVNK: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桥梁
作为专注稳定币基础设施的初创企业,BVNK已实现年交易量超120亿美元的业务规模[4]。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法币-稳定币”双向兑换通道:
– 多链支持:兼容以太坊、Solana等主流公链的资产结算;
– 合规框架:持有欧盟电子货币机构牌照(EMI),2025年启动美国业务扩张[2];
– 企业级工具:提供API接口使商户可接受USDC等稳定币付款并即时转换为本地法币。
此次获得Visa Ventures投资正值其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之际,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迭代和全球市场渗透[1][4]。值得注意的是,BVNK美国团队由前BlockFi高管Amit Cheela领衔[2],暗示其或将重点突破受监管的机构客户市场。
—
二、Visa的双轨战略:从底层协议到消费场景覆盖
在投资BVNK前一周,Visa刚宣布与Stripe旗下平台Bridge达成合作。该合作允许开发者通过单一API发行绑定稳定币余额的Visa卡——当哥伦比亚用户刷卡消费时,系统自动扣除USDC并转换为比索结算给商户[5]。这种“链上资产线下化”模式具有双重意义:
这两项动作形成互补格局——BVNK侧重B端基础设施搭建,而Bridge合作聚焦C端应用场景。这种双轨并行策略大幅降低了商家接入和消费者使用门槛。
—
三、数据洞察:为什么是现在?
根据Visa内部研究数据(2024年):全球发生12.5亿笔稳定币交易,总规模达27万亿美元[3]。这组数字揭示三个关键趋势:
在此背景下,“传统卡组织+合规加密服务商”的组合既能满足监管要求又可快速获取增量用户——这正是Visa选择此时重仓入局的核心逻辑。
—
四、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路径
尽管前景广阔但风险不容忽视:
– 监管碎片化问题: BVNK需同时应对欧盟MiCA法案和美国各州货币传输牌照要求;
– 技术风险管控: Bridge需确保智能合约漏洞不会导致大规模资金损失;
– 用户体验平衡: Visa既要维持现有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又要集成区块链特性(如实时结算)。
不过机遇同样显著——若成功打通法币与CBDC/stablecoin间的互操作层,Visa有望在央行数字货币时代继续占据清算网络枢纽地位。
—
结语:重新定义支付的边界
当消费者在圣保罗咖啡馆用USDC购买咖啡时,背后是像BVNNK这样的企业在处理汇率转换,是Bridge这样的平台在调度区块链流动性,而最终呈现在POS机上的仍是那个熟悉的VISA标识。这种“前端无感后端重构”的模式或许正是金融科技演进的终极形态——技术创新不应让用户感知复杂性,而是无声地拓展可能性边界。随着更多资本和技术力量的加入,我们正在见证一场静默却深远的支付革命。
資料來源:
[1] thepaypers.com
[2] ffnews.com
[3] www.finextra.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