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Federal Reserve’s Crypto Policy Shift: A New Era for Banking and Digital Assets
—
引言:监管松绑的信号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于2025年4月24日宣布废除两项关键加密货币政策,标志着传统金融体系与数字资产的融合进入新阶段。这一决定直接移除了银行参与加密货币业务的事前审批要求,并将稳定币等创新纳入常规监管框架。此举被视为对特朗普政府时期“加密友好”政策的延续,可能重塑全球金融科技竞争格局。
—
政策变革的核心内容
1. 事前审批制度的终结
联邦储备局撤销了2022年和2023年发布的两份监管函件[1][3]。此前,州立会员银行需提前向美联储提交“活动申请”(notice-and-approval),才能开展加密货币托管、交易等业务。新规实施后,银行可直接涉足加密领域,其活动将与其他银行业务一样接受常规审查[5]。
2. 稳定币监管范式转变
2023年的“无异议函”(nonobjection letter)程序被正式取消[5]。这意味着银行发行或处理美元稳定币时无需等待监管部门逐案批准,大幅降低了合规成本。例如摩根大通等机构可能加速推出自有稳定币产品。
3. 跨部门联合声明的撤回
美联储联合FDIC和OCC撤销了此前关于加密货币风险的警告声明[2][4]。这些文件曾强调加密资产可能导致洗钱、市场操纵等问题,此次调整表明监管机构对行业风险认知发生根本性转变。
—
政策背后的战略意图
• 抢占数字金融制高点
通过降低合规门槛吸引区块链创新企业回归美国市场。当前新加坡、瑞士等地已建立成熟加密生态圈,美国急需扭转制度劣势[5]。
• 激活商业银行创新动能
高盛、花旗等机构长期受限于《巴塞尔协议III》对加密资产的风险权重规定(1250%)。新政配合SEC年初取消的负债列报规则[3],为银行资产负债表腾出操作空间。
• 构建美元稳定币霸权
据Chainalysis数据,USDT和USDC占据稳定币市场80%份额但均非银行发行。新规可能催生“银行系稳定币”,强化美元在Web3时代的锚定作用。
—
行业影响的多维透视
| 领域 | 短期影响(1-2年) | 长期趋势(5年以上) |
|—————-|———————————–|————————————|
| 银行业务模式 | BTC现货ETF托管费成为新增长点 | DeFi协议与传统金融基础设施深度耦合 |
| 支付系统革新 | FedNow接入USDC结算功能测试 | CBDC与私有稳定币混合结算网络成型 |
| 跨境金融格局 | SWIFT系统兼容ERC-20标准试点 | RTGS实时清算系统全面代币化 |
—
Michael Saylor的预言与现实路径
MicroStrategy联合创始人Michael Saylor在社交媒体宣称“银行将全面支持比特币”[3],这一判断包含三个实现路径:
—
###潜在挑战与争议焦点
尽管政策转向获得行业普遍欢迎,仍需警惕以下风险:
– *技术性挤兑*:链上资产瞬时转移特性可能放大流动性危机;
– *监管套利*:州级MTA牌照与联邦法规存在冲突地带;
– *系统性风险*:Terra崩盘式算法缺陷在传统金融机构重现可能性.
—
###结语:重构中的金融秩序
当JPM Coin与MetaMask钱包实现互操作,当国债代币在Uniswap池中流动,这场由美联储点燃的制度革命正在模糊CeFi与DeFi的边界。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都伴随监管框架的重塑——正如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孕育了互联网投行时代,今天的政策调整或将定义未来三十年的数字资产生态范式。
資料來源:
[1] bitcoinist.com
[2] news.bitcoin.com
[4] www.winston.com
[5] www.ainvest.com
Powered By YOHO AI